真 BOSS,真直聘
[right]文 | Jenko、江城子[/right]

又是一年金三银四,求职市场再度迎来高峰。

一边是打工人们揣着「金三银四跳槽玄学」期待迎来新机会,忙着投简历、约面试,或是观望中纠结「换还是不换」,一边是老板和 HR 们铆足劲发布职位,忙着筛选简历、安排面试以填补大家离职的坑。

在这场双向奔赴的博弈中,BOSS 直聘的出镜率居高不下,成为无数打工人和招聘方的「战场」。在社交媒体上,从经验分享到求职避坑指南,从抽象求职文学到已读不回……BOSS 直聘向来是求职话题中绕不开的角色。

而在这股求职热潮中,一位特别的老板也加入了招聘大军——胡彦斌在 BOSS 直聘上挂出招聘信息,为自己的牛班音乐学校招聘。面对网友的好奇提问,作为 CEO 的胡彦斌本人更是亲自回复「本人,新年快乐」。一时间,「胡彦斌怎么连招聘都自己做啊」的话题迅速冲上热搜,这才是真正的 BOSS 直聘啊!


○ 图源小红书用户 @狐谈谈

面对这天降的热度,BOSS 直聘果断接招,官宣胡彦斌为 BOSS 直聘的「产品体验官」,并推出了一支全新的广告片——《一个叫胡彦斌的 BOSS 今天招聘》。



这位「内娱最努力」的 BOSS,真的来了。


BOSS 直聘,最符合名字的一集

广告片将镜头对准了胡彦斌的日常生活,跟随胡彦斌穿梭于上海的街巷,从细微之处切入这位老板的招聘哲学——在菜市场挑选食材时滑动手机筛选简历,在咖啡店等餐间隙回复求职者提问,甚至散步途中用 AI 助手撰写岗位需求——这些看似随意的日常场景,恰构成了当代职场最真实的招聘图景。



作为身兼歌手、音乐学校创始人等多重身份的「斜杠 BOSS」,胡彦斌凭借在综艺、短视频中的真实表达,展现出了超越观众预期的人格魅力。在《再见爱人》中,他以未婚观察员的身份精准剖析夫妻关系,从杨子黄圣依夫妇的社交矛盾到李行亮麦琳的「隐形家务」困局,一针见血又不失温度,既展现了高情商又传递出稳定的内核,成为观众们的最强嘴替。



这种「既能严肃分析,又能轻松玩梗」的多面性,让观众重新认识这位音乐才子的深度与趣味。

而此次回复网友的一句「本人,新年快乐」,更是让大家感受到了内娱久违的「活人感」。

在这支短片中,BOSS 直聘则进一步挖掘出了他作为老板的一面。当他在公交车上向镜头坦言「很多老板招不到人就怪 HR,但一个公司最好的 HR 应该是老板自己」时,屏幕前的老板和打工人们很难不产生共鸣。



这种观点并非空中楼阁:片中呈现的「买菜式招聘哲学」——老板像挑选新鲜食材般亲自筛选人才,确保「人岗契合度」——恰好与 BOSS 直聘「直聊老板」的核心功能形成互文。平台通过降低沟通门槛,让老板与求职者跨越传统招聘的信息鸿沟,而这正是胡彦斌口中「真实感」的技术支撑。





更具巧思的是,纪录片并未停留在理念输出层面,而是更进一步将胡彦斌的明星流量转化为产品功能的沉浸式体验。面对「老板时间有限」的痛点,胡彦斌提出的「AI 分身」构想,实则是 BOSS 直聘技术升级的软性预告。

镜头扫过他手机屏幕上自动生成的岗位描述,适时带出平台正在测试的智能匹配系统:雇主可委托 AI 完成初步沟通,求职者端新增的「向 AI 提问」「模拟面试」功能,则让「人机协作」渗透招聘全流程。



这种「让工具回归工具,让人回归人」的叙事,既回应了胡彦斌「线上匹配 60% 共识,线下解决 40% 差异」的招聘方法论,也悄然强化了 BOSS 直聘「技术赋能,但不替代人性」的品牌温度。

在短片的最后,胡彦斌也从一个老板的角度提出了对未来的畅想——「每个人都该是自己的 BOSS,是一群 BOSS 在协同组队」,更是平台价值从工具维度提升至职场文化建构层面。观众看见这位明星老板在烟火气场景中践行招聘理念的同时,BOSS 直聘也不再只是求职入口,更成为「新型职场关系」的提案者。



在热点事件和明星热度的加持下,这支广告片迅速出圈,其成功密码正在于对「活人感」的极致运用:胡彦斌既是以创业者身份验证平台价值的「产品体验官」,也是通过职场故事传递价值观的老板代表,更是备受大众欢迎的最强嘴替。这种将产品功能、明星特质、社会情绪三重叙事自然融合的策略,或许正是此次合作引发深度共鸣的关键。BOSS 直聘的作为招聘平台的真实性和信服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BOSS 直聘,懂你的不想上班

通过与胡彦斌合作,BOSS 直聘不仅对前段的热点事件做出了积极且及时的回应,更是希望在「金三」招聘高峰期,重申品牌希望创建更好的招聘环境的心愿,强化招聘感知,影响更多求职者选择使用 BOSS 直聘。

开年回来,BOSS 直聘在吸引打工人注意力上确实是下了功夫。前段时间,不少打工人在地铁站偶遇 BOSS 直聘的地铁广告,明亮的配色、密集的文字,让人情不自禁停下脚步,品一品海报到底在想传递什么内容。

「瘫在沙发里,打开电视找出最近落下的综艺准备补课,视频平台告诉我电视端的会员到期了。我回想了一下上次取消连续包月的过程,又回顾了一下这个月坐在电视前面看视频的次数。此刻,我,打开了 BOSS 直聘。」



几句话,构建起了一个具体的场景,这种下班后窝在家看视频消遣的经历,可以唤起大多数打工人的熟悉感。文案中触发「打开 BOSS 直聘」动作的原因,就是工作太忙没有时间享受综艺,没看几次视频会员就到期了,这钱花得性价比极低;同时,为了省几块钱选择连续包月,但又真的怕连续包月花钱而大费周章地取消套餐,这班上得也是性价比极低。

「今天发工资了,刚才,就在等开饭的这会功夫,给老家汇去了这个月的家用。现在真方便,躺沙发上拿着手机几下就把这些事儿搞定了。孩子突然兴高采烈地破门而入,刚上完游泳课,姥爷带着吃了麦当劳。你突然想起来,她的编程课也该续费了。离开饭还有一点时间。此时,你,打开了 BOSS 直聘。」



读到第二张图,已经对 BOSS 直聘的文案套路有了基本的了解——开场总是明媚的,在被省略掉的痛苦的上班日子后,终于有钱或有闲了,但生活的压力马上接二连三地压上来,喜悦的消散就在一瞬间,让人认识到原来自己的生活还有进步空间,于是打开 BOSS 直聘寻求更好地发展。

除了这种日常的场景化叙事文案,BOSS 直聘还上线了对比性文案,「越想越高兴,索性,打开 BOSS 直聘,越想越生气」「尝到苦头了,索性,打开 BOSS 直聘,尝到甜头了」,顺着读、倒着读,都值得品味。



不得不说,BOSS 直聘太会拆解职场日常的内心戏:它懂用户上班上得心如死灰,想和工作痛快分手,把刷 APP 当作消遣娱乐的心态;也懂用户领略完外面千奇百怪的岗位,冷静下来觉得自己的工作也不是干不了的「已老实」。

对于这些真实得可怕的文案,有些用户表示莫名其妙,有些人觉得太真实被戳中,还有些人觉得太残酷呼吁「禁止苦难娱乐化」。

但从出发点来说,BOSS 直聘希望用有代入感的文案,唤起打工人的共鸣,将「索性打开 BOSS 直聘」变成一种下意识的动作。这些海报被投放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城市地铁站中,在牛马高度集中的转送带上与目标用户精准链接,刷足存在感。



事实上,这也不是 BOSS 直聘第一次走残酷现实大字报风了,去年 BOSS 直聘也在各大城市地铁站投放「致敬/了不起的我自己」系列海报,正能量的表面之下,全是成年人的笑而不语。





除了地铁站通道,BOSS 直聘也预测了你在挤地铁时一只手拽着拉环扶手,一只手刷手机的姿势,扶手上的「抓紧,刷刷 BOSS 直聘吧」「稳住了,刷一会 BOSS 直聘」,吹起一阵阵「换个新工作吧」的枕边风。


○ 图源网络

2022 年,BOSS 直聘曾以一组《事在,人为》系列平面广告,将广告语的重心移至工作中的「人」的角色,让每份工作中上下产业链的「人」被看见,以这种理解和包容的方式去给到当下的人们一点振奋和支持。





对比前几年,不难看出 BOSS 直聘这两年的作品变得更贴近生活体验,直接到令人想发出「微笑是一种礼貌,也是种警告」的威胁。


○ 图源网络

场景化的文案,截取生活中的一个真实片段,构建封闭的情景,在此基础上不断叠加细节信息,让场景中的人物、动作都成为触发情绪的元素。场景的精准和微妙,让对话变得私人,再加之文字信息需要花费行人更多时间去消化信息,用 BOSS 直聘找工作的心智也在慢慢生根。

回到这一次与胡彦斌拍摄的《一个叫胡彦斌的 BOSS 今天招聘》广告片,虽然采取了不同的形式,但仍循着相似的共情路,将人物置于烟火气的环境中,借胡彦斌之口,用对话的形式输出双方共同认同的招聘理念,以及努力优化招聘环境的目标。

成人世界的烦恼,比起打鸡血,更需要的有人能懂。BOSS 直聘的内容,虽然残酷,但也成为一个切口,让打工人能够彼此感受。

发布于:2025-03-27 16:35

案例  胡彦斌  借势营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