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把宠物当做生活的标配,享受着猫狗陪伴在侧带来的治愈与快乐,让日常中的孤独、焦虑情绪得到缓解。
更进一步地,社交媒体的推波助澜也让这种「养宠热」愈发高涨。
打开社交平台,每天都会被养宠人晒出的猫猫狗狗击中,「小猫咪你这么可爱不要命啦」、「听说这是你们的梦中情狗」、「谁能拒绝腊肠小狗狗呢」......一波波炫耀自家萌宠照片的帖子总能轻松获得其他话题望尘莫及的超高流量,多少人看过之后,暗暗下定决心:我一定也要拥有一只属于自己的小家伙!
在这种提起宠物就是满屏安利的社交语境下,宠物的含金量似乎在不断上升。作为非对称关系的治愈载体,它们被赋予了越来越多的情感价值和社交功能。
然而与此相对的是,养宠人的准入「门槛」却越来越低,门槛降低的背后往往是对养宠责任认知的缺失。大批潜在养宠人在社交氛围鼓动的影响下被「萌」蔽双眼,只看到了宠物可爱的一面,却对养宠可能面临的现实困难缺乏充分准备。
事实上,「宠物是家人」这句话从来不应该只是作为装饰社交主页的文案,而是需要真的拿出成为家人的勇气、做好成为家人的准备。仅仅为了所谓的「萌」、「可爱」而「搞一只宠物来玩玩」,这种把生命当作一时兴趣的不负责任态度,最终只会导致大量无辜生命被弃养。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欣喜地看到,有品牌突破了宠物叙事的固有模式,敢于如此冷静犀利地提醒大众:养宠,这可能是一个「坑」。
人,别做「心软的神」!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意识到,当下围绕宠物的相关讨论中,往往过度聚焦于渲染宠物能给人类带来的陪伴感和治愈价值,这种单一化的叙事模式习惯性地放大美好的一面,却对养宠背后的现实责任轻描淡写,甚至刻意回避。如此不平衡的信息传递,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公众对养宠生活的理想化认知。
然而,养宠本质上绝非一时兴起的娱乐消遣,而是一份需要长期承担的生命责任。这份责任的分量源于一个基本事实:家养宠物完全依赖于人类提供的生活保障,它们的温饱、健康乃至生存都离不开主人的照料。
正是基于这样的现实背景,天猫绿动生活敢于提出一句看似「大胆」的口号。在「想清楚,再入『坑』」的 slogan 背后,是令人深思的现实洞察:流浪猫狗到底是哪里来的?答案或许比我们想象的更加沉重——它们中的大部分,曾经也有过温暖的家。
毕业搬家、出国留学、经济紧张、精力不足......各式各样看似合理的理由背后,是弃养行为的频繁发生。根据《2023-2024 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显示,我国流浪猫狗总数量超过 1 亿只,而据多项调查统计,超过 75% 的流浪动物来源于人为弃养。正是由于对弃养行为缺少明确法律约束,加之冲动消费后的责任缺失,直接催生出随意弃养宠物的问题,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被简化成了可随时丢弃的物品。而长期家养的猫狗一旦被遗弃,其野外生存能力极其有限,不仅面临生存危机,寿命也会大幅缩短。
如何通过更负责任的养宠宣传,让宠物主在迎接家庭新成员之前,再多思考一步,减少甚至杜绝弃养的可能性,显得至关重要。
因此,天猫绿动生活联合它基金、淘宝·天猫宠物行业及 17 大宠物品牌,在今年的 8 月 19 日国际流浪动物日提出一句「反弃养」的倡议:「想清楚,再入『坑』」,直击问题核心:不要因为自己的「一时兴起」造成动物的「一生流浪」。
同时,天猫并非空喊口号,而是上线一组创意海报带来充满现实意义的警示,让这一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与以往流浪动物主题物料中常见的温情路线不同,这次天猫选择了一条更加现实、更加直接的表达路径——直面养宠生活中最为真实的挑战。
抓住「入坑」这一大众理解程度高的词汇进行创意发散,天猫提醒大众养宠并非普通的「入坑」,而是一个无法轻易「退坑」的决定。不同于手帐、盲盒、追星这些可以随时撤回热情、轻松转向其他的兴趣爱好,养宠这个关乎生命的「坑」需要格外慎重。






国际流浪动物日当天,就有不少网友在地铁站里偶遇了这组海报,驻足拍照并分享到社交平台,希望让更多人看到这些发人深省的内容。




海报采用了巧妙的视觉设计,将猫猫狗狗搞破坏的场景做成一个个大坑形状,从憋不住在家乱尿到啃咬抓挠家具,每一个「坑」都直观展示出这些毛孩子可爱外表下的「破坏力」,直指养宠道路上最为真实的日常困扰。
同时,以它们的视角设计文案,亲自「开口提问」:「如果我总是情绪不稳定,我们的关系会一直稳定吗?」、「如果我总当拖鞋终结者,你会终结我们的关系吗?」......
一句句灵魂拷问直击人心最深处,每个人都能从中产生多层次的解读:对于已经在养宠的铲屎官们来说,这些海报道出了他们的心声,希望能让那些跃跃欲试想养宠物的人先根据这组海报进行自我审视;于曾经目睹过流浪动物悲惨境遇的路人而言,这些文案更是触动了他们内心深处的同情与反思;而对于那些有养宠欲望的人来说,在接收到这样的信息后,也无形中引导他们在视觉冲击中冷静思考,提前建立心理预期,从而更负责地选择是否养宠。

○图源小红书用户@笨蛋希儿、@悠然猫咪、@momo
直接、清晰且极具劝退力的表达方式,在人流量巨大的地铁站里格外吸引眼球。天猫通过这种对养宠关系的写实表达,放大一系列可能导致宠物弃养的真实场景,成功地将话题辐射到更广泛的大众群体中,让更多人开始思考养宠物这件事背后的责任与意义。
深挖洞察,真诚沟通,也正是天猫这一次的品牌沟通带给大众的直观感受。
在当前宠物营销普遍聚焦情感陪伴的背景下,天猫以「拒绝宠物娱乐化」为切入点,传达出不将宠物当作营销工具的品牌理念。正因将宠物视为有生命的个体,天猫不刻意美化养宠生活,而是直面现实提醒:养宠物不是娱乐,是一种责任。用「想清楚,再入『坑』」的理性声音,在行业叙事中形成了具有辨识度的表达。
爱,要经得起日常
海报倡议之外,天猫也把七个可能产生弃养的原因,做成了一张特殊的「养宠入坑自查表」,帮助潜在养宠人,一次性了解和宠物共同生活,需要提前做好的心理准备:
1、破坏行为: 宠物啃咬抓挠家具、打碎东西吗?是否愿意耐心训练不惩罚?
2、坏习惯: 家里到处都是宠物毛发?是否愿意勤打扫不抱怨?
3、应激反应: 宠物受惊躲藏乱排泄?是否愿意学习处理不放弃?
......
7、终生承诺: 无论发生什么绝不遗弃转送?是否愿意始终视如家人?
从宠物可能产生的破坏性行为,到各种意外开销,再到终生承诺不遗弃,这七个简单直接的问题,层层递进,直指养宠生活的核心挑战。每一个问题的背后,都关乎着一个生命未来的幸福。
但,如何让这个自查表真正能触达并影响到潜在养宠人们,让抽象的养宠难题更可感知呢?
天猫同样融入创新巧思:在形式上找到一个能够有效抓住人们注意力的媒介载体——将自查表做成了可撕拉的实体册子,既有更强的仪式感,也让每一次撕下小纸条的动作,都成为又一次对责任的确认。

这张自查表一经推出,便在微博、小红书等社交平台获得了宠物博主、流浪动物博主等诸多宠物圈层 KOL 的讨论,迅速带动起一场关于「反弃养」的公众讨论。
救助了不少流浪动物的@五月妈的猫猫部落,不仅从猫咪角度出发,请人类对它们多些理解与耐心,也分享了自身的养猫成本,萌宠博主@薯条想吃汉堡 则从自身经验出发,请大家不要被猫咪软萌治愈的外表欺骗,而是要慎重考虑,思考自己是否真的准备好拥抱一只毛孩子的到来。

当然,养宠过程中,潜在养宠人不仅需要综合考虑养宠将承担的责任是否在可承受范围内,如何以「科学养宠」的观念,让宠物更好地融入家庭,提升生命品质亦是十分重要的话题。
围绕这一需求,天猫同样联合麦富迪、网易严选、福来恩、顽皮、大宠爱、城市理享等宠物用品品牌,对怎么负责任地挑选猫粮、驱虫药等问题,展开科普,让「科学养宠,负责到底」不只是一句停留在嘴上的口号,而是可以落地的实操建议。
做出养宠决策时,许多人只看到了宠物们带来的积极情绪价值,却往往忽略了情绪价值背后需要付出的劳动和要承担的义务。通过强调养宠背后的潜在问题,科普养宠的基础常识,天猫让养宠从头脑一热的冲动决定,转化为深思熟虑后,主动选择承担的一份责任。
作为「反弃养」这一议题的推动者,天猫联合一众宠物用品品牌,传递了一个清晰的价值观:爱它,就为它负责一生。
天猫,一直在「绿」动
宠物经济持续升温的当下,越来越多品牌将视线对准「动物保护」这一议题,延展相关探索,「反虐待动物」、「领养代替购买」都是其中已经有较高大众认知度的细分子议题。
而天猫此次从「反弃养」这一仍被忽视却极其重要的方向切入,倡导大家负责任地养宠,无论是观点还是形式都令人眼前一亮:
一方面,当下社交媒体平台普遍鼓吹「猫狗双全才是人生赢家」,但仅因可爱而冲动决策,却带来了流浪动物数量的持续攀升。在国际流浪动物日这一相对小众的节点,天猫提出「反弃养」的观点,可以引导潜在养宠人将养宠决策方式,由感性冲动向理性思考转变。
另一方面,通过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创意海报和撕拉式的「养宠入坑自查表」,天猫将养宠过程中不为人知的一面摆到公众面前,不再重复萌宠治愈叙事,而是犀利指出背后潜在的尖锐矛盾,让相关议题更抓人眼球的同时带动了一次非常有价值的公众讨论。
事实上,这并非天猫首次对社会议题进行创新表达。作为天猫今年推出的全新 ESG 专项 IP,天猫绿动生活已在多个领域尝试将社会价值与营销创意表达相结合,用有意思的好内容,推动相关理念被看见。
比如联合中国绿化基金会、蚂蚁森林及众多绿色理念品牌,天猫绿动生活就发起过「守护绿色国宝计划」,以一场联动线上线下的整合营销活动,推动绿色消费理念的传播。此外,天猫还曾携手金典,在杭州西溪湿地打造一座「低碳花园」,创新「花卉减碳」的可持续浪漫,科普品牌的减碳实践行动。

深度了解不难发现,天猫早已在 ESG 营销上深耕多年:不论是发起绿色 618 和双 11 活动,倡导「简单包装就好」,还是在「黄河治造」项目中回收黄河塑料垃圾,并将其进行创意再生,天猫对 ESG 话题的投入并非短期行为,而是贯彻企业发展的核心准则之一。

当下,消费者不仅看重产品本身,也越来越关注品牌的精神内涵和社会责任感。作为衡量一个品牌核心竞争力的基础,ESG 的含金量仍在不断上升中。为社会议题发声,为可持续发展贡献一己之力,早已不再是品牌与消费者沟通的小众命题,而是彰显社会责任、提高消费者认可度的重要一环。
坚持长期、多元、务实地关注社会议题,与商家共同寻找更优解法,天猫不仅以大平台的行动力展现了社会责任,更帮助消费者重塑对相关品牌的认知。这种「持续绿动」的姿态,也正是赢得未来市场与用户口碑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