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靠「克领导」和「拼好链」
[right]文 | Natsumi、Joan[/right]

前不久,好久不见的张曼玉入驻小红书,并发布了首支 vlog,吸引了网友火速围观。仅这条视频就收获了超过 84 万的点赞量,而张曼玉的小红书账号粉丝数也在短短不到 2 周的时间里轻松突破了 100 万。



1 分多钟的视频里,张曼玉在超过 20 个场景间切换,松弛自然的状态溢出屏幕。尽管没有刻意种草,但眼尖的网友「课代表」迅速总结出了她「衣服基础,配饰就不基础」的穿搭公式,特别是其中出镜率极高的 Tiffany「爱心」项链,又再次火了一把。



同样是在最近,在谢霆锋的《进化》演唱会杭州站现场,随着《香水》旋律响起,漫天香气随着蓝色蝴蝶彩带飘落全场,顶级浪漫的名场面就此出圈。Tiffany 迅速下场认领了这次深度联动,不仅谢霆锋在现场佩戴了 Tiffany HardWear 系列饰品,彩带喷洒的香水同样来自 Tiffany & Love 男士香水。消息发出后,该系列香水在线上一度售罄。


○ 图源@Tiffany 蒂芙尼、@匪从觅心、@徐 xx

「经典之所以是经典」,作为迄今拥有逾 180 年历史的顶级珠宝品牌,Tiffany 轻轻触动大家的情感按钮,流量便吻了上来。即使是在消费遇冷的环境下,对于中国市场,我们仍不难看到,Tiffany 传递出持续看好的信号。

2025 年,Tiffany 在中国大陆继续推进门店焕新行动,堪称大手笔。品牌相继完成了成都太古里、深圳万象城等多处重磅商圈店面的升级和拓展计划,其中,成都太古里店成为 Tiffany 中国首家三层式旗舰店。在代言人方面,Tiffany 更是动作不断,在今年一连官宣了唐嫣、张若昀两位中国品牌代言人,同时官宣章子怡为全球品牌代言人,持续强化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影响力。

而面对即将到来的七夕,这个奢侈品品牌争相抢夺的「战场」,我们也惊喜地注意到,相比起传统的浪漫爱情叙事,这一次,Tiffany 似乎做出了更「懂」中国市场情绪的创新表达。



奢品七夕之争,Tiffany 将主语换成「我」
奢侈品的七夕营销已经成为惯例,而浪漫爱情则是绕不过的主题。但在今年我们看到的一众精美爱情「大片」中,Tiffany 调转视角,讲出了新意。

在全新释出的广告片中,Tiffany 邀请中国品牌代言人唐嫣、张若昀与品牌大使钟楚曦共同围绕「我,是爱的主语」这一主题展开演绎,在「爱别人」前,先来聊聊「爱自己」。

曾在角色中一往无前的唐嫣,将沉淀视为「爱自己」的方式,停下脚步发现,慢,就是快;



张若昀将了解自己作为善待他人的前提,在每一次的向内凝视中,建立自我的认知;



正如「书写」的过程从无到有,钟楚曦允许体验、经历发生,从尝试到接纳,积极勇敢地拥抱爱......



在每个人关于「爱」的宣言中,Tiffany 将对于浪漫爱情的解读视角进一步深化,从「我」出发,强化了个体在亲密关系中的重要性,重新思考自我与爱的关联。

而由这些鲜明且扼要的宣言出发,短片之外,Tiffany 还推出了七夕电台《我,是爱的主语》企划,携手《天真不天真》《游荡集》《天才女友外出偷马》《史蒂夫说》和《肥话连篇》五档热门播客,围绕在爱中「我」的角色,展开不同视角下更为多元的探讨。

比如,在《天真不天真》节目中,杨天真就从女性个人成长角度谈论如何区分「爱自己」和「自私」,鼓励大家找到内在秩序,做出忠于自己的选择。这场讨论不仅聚焦于两性关系中,同样关乎在职场关系、家庭关系等等各种不同的外界环境中,个体该如何建立边界,用爱滋养自己。



从张若昀和许知远在《游荡集》的对谈中,我们又能看到关于爱的另一种样貌。一本书、一部电影、一次夜晚偶遇的海边烟花......许多碎片时刻构成了生命中「浪漫」发生的意外性,而爱也正是这样存在于稳定性和不确定性之间的微妙张力。在这场对话中,对于「爱」的理解变成了一段发现自我、练习表达和享受意外性的成长过程。



不仅如此,Tiffany 还邀请公众参与创作,分享更多在爱中经历的成长与蜕变。最终篇《肥话连篇》故事电台就围绕着这些真实投稿展开,在听众故事中,让每段爱里的「我」有了更加具象化的体现:可能是在一次突发意外中,为保护伴侣激发出自己意想不到的潜能;或是在小动物给予的无条件陪伴中,学会更多地付出爱;又或是家庭中几代女性间爱与支持的传递,成就永远「做自己」的底气......



「爱」,Tiffany 一直以来围绕这一核心品牌理念构建起了一套统一的营销叙事,而随着探讨的不断深化,品牌逐渐意识到「爱」这个宏大议题下的多面力量。

在新的时代语境中,随着社会大众对于「爱」的理解趋向自由和多元,珠宝配饰已不仅仅是用作表达爱情的礼赠。VOGUE Business 联合天猫奢品发布的《2025 中国珠宝腕表趋势洞察》白皮书就指出,「表达个性」「悦己消费」已经成为中国消费者购买奢品珠宝的主要动机。这带来的一个显著变化是,尽管节日与纪念日仍是关键消费场景,但「日常喜好」变得越来越重要,珠宝的一部分特殊性、稀有性,正在向着日常生活的风格转变。

毫无疑问,Tiffany 同样需要新的市场形象。

而此次七夕营销中关于自我与亲密关系的表达,正是 Tiffany 对于其品牌理念的又一次重新注解。一方面,品牌借助音频内容,将其作为在地化内容战略的一个出口,与消费者重新连接;而通过从「爱」到「我」叙事重心的悄然转换,Tiffany 也把品牌的自我叙述转向构建共同体,以更加开放的姿态,与消费者间达成价值认知的再度同频。

Tiffany,寻找一种新的平衡
全球奢侈品行业增长放缓,已是不争的事实。

身处波动的经济周期中,人们对未来的收入预期不再盲目乐观,消费行为也日渐趋于保守,过去奢侈品行业惯用的涨价策略开始失效。但,当所有品牌都面临着生存环境的考验时,也意味着某种程度上这一前提可以被摒弃,所有品牌仍站在同样的起跑线上。

竞争依然存在,只是相比以往更加激烈。根据 LVMH 集团公布的 2025 上半年财报显示,Tiffany 所在的腕表与珠宝部门销售基本持平。而拥有卡地亚、梵克雅宝等品牌的历峰集团,其珠宝板块却保持着强劲的增长态势,凭借着第一财季增长 11% 的成绩,实现了连续三个季度的双位数增长。

[b]Tiffany 承受的压力是显性的,品牌必须做出正确的判断,让所有动作聚焦到一个方向上,即得到更多消费者的认可,融入他们的日常语境。

或被动或主动地,社交媒体成为 Tiffany 破局的重要路径。[/b]

在小红书上,如果以「Tiffany」为关键词进行搜索,会出现一大批分享自己佩戴 Tiffany 后「克」走领导的笔记。由于品牌名谐音「踢翻你」,Tiffany 在不少中国消费者眼中是一个被「玄学」加持过的品牌。

近几年兴起的「遇事不决,先问玄学」趋势,让 Tiffany 慢慢与职场走得更近,是许多打工人心目中的爱牌。尽管这并非品牌刻意为之,更多是本土消费者出于抵抗未知与焦虑的一种情绪消费行为,但因为社交媒体的传播裂变,Tiffany 的「玄学」属性被广为知晓。


○ 图源小红书用户 @一条小锦李、@甜睡

而张曼玉入驻小红书,再度印证了社交媒体的带货能力。仅仅是一条不经意间露出 Tiffany 产品的 vlog,就让品牌多款在售产品收获了超高热度,部分同款更是全网断货,甚至网上还出现了一些「邪修」指南,只需凑齐 23 个人拼单,再稍稍 DIY 一下,就能以 300 元的价格拿下张曼玉同款。


○ 图源小红书用户 @天天好好吃饭

这些看似不经意出圈的事件,却恰恰反映出了如今消费者的心态。比起穷尽各种方式把高大上的广告推到消费者眼前,品牌更需要找到与消费者沟通的核心情绪点。不论是追求职场玄学,还是享受松弛感生活,这些投射着大众情绪的内容和话题,能够让品牌润物细无声地浸透到消费者的日常生活之中。

尤其是在社交媒体主导的媒介环境中,奢侈品行业过往大讲品牌故事与历史传承的做法,无法适应快节奏的传播速度,自然也就无法吸引到消费者的注意力。有洞察、有人味的情感对话,才更深入人心,其带来的收益也是无法预估的。

《2025 奢品行业白皮书》提到:「成熟理性的奢侈品消费者不再盲从于标志性符号,而是更在意文化认同与生活方式契合。他们的注意力不再集中于某一单一渠道,而是分布在更碎片化、多场景、更具情绪浓度的社交空间中。」业绩承压的 Tiffany 显然明白这一点,它正在从大众情绪出发,通过社交媒体去撬动品牌表达到生意转化的杠杆。

今年七夕 Tiffany 与小宇宙的合作即是尝试之一。「我,是爱的主语」的主题设置跳出了男女之爱的桎梏,从不同视角探讨了「爱与自我」的关系,是对近几年社交媒体上大众普遍关注的「主体性」议题的一种回应。

值得注意的是,Tiffany 在今年先后官宣的全球品牌代言人章子怡以及中国品牌代言人唐嫣、张若昀。



三人身上都有着「大女主」「大男主」的标签,不仅因为他们在各自的演艺生涯中都曾扮演过内核强大的角色,更因为他们自身对事业、对生活也颇有一番理解,其中不少内容被网友们奉为「金句」,在社交媒体上流传。这些「人间清醒」的明星代言人之于 Tiffany 而言,也是一种「主体性」表达的延续。



通过对主体性的关注和强化,Tiffany 让品牌表达更贴近大众当下的情绪,唤起彼此间的情感共鸣。而这背后,品牌也意图点出奢侈品消费不变的底层逻辑——悦己。消费只是一种手段,最终目的是帮助人们更靠近自己理想中的样子,活出自我。

将「我」作为关键词,Tiffany 连接起了人们的精神追求以及消费诉求,并借助社交媒体的传播能力来进一步助力生意。更重要的是,Tiffany 所讲述的「我」,并没有全然脱离「爱」的叙事,而后者是品牌自创立以来就一直存在的表达主线,在跨越百年的时间厚度上,已然为其积攒下足够的品牌辨识度。

去年 3 月,Tiffany 发布了全新广告片《爱,始于 1837》,重申了品牌一直以来对「爱」的表达。此后,Tiffany 也围绕「爱」的议题,展开了多面诠释,包括携手唐嫣演绎「爱,无所不在」,与安娜·韦扬特探讨「什么是爱的力量?」……直至今年七夕,品牌将爱的表达收束到了「我,是爱的主语」上。

可以看到, 以「爱」为题,以「我」为解,Tiffany 正在中国市场展开深度的品牌布局,它试图寻找一种新的平衡:既贴近大众情绪点,又凸显品牌独特性。「爱」与「我」这两张牌,如果各自单出的话,也许并不能打动如今的消费者,但当两者叠加时,「爱自己」的叙事能为 Tiffany 赢得更多可能性。

尤其是面对趋于冷静的本土奢侈品消费市场,以及逐渐向黄金水贝与轻奢品牌分流的消费者,对 Tiffany 来说,这将是一场关键性的品牌战役。

发布于:2025-08-28 18:30

案例  1001个品牌地标  七夕营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