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场景营销」的品牌才有生命力
[right]文 | sherry、Natsumi[/right]

过去一年,外部环境加速变化。

一个普遍的现象是,越来越多人把关注投射到生活的「附近」,愈发重视个体的需求与感受。我们见证了户外热潮的汹涌,也目睹了线下演出的升温,从践行公园 20 分钟效应到奔赴自然、徒步山野,从音乐节蹦迪到漫展集邮……无数「附近」正在涌现。而某种角度来说,正是这些鲜活的「场景」,构成了我们和我们的生活。

趋势之下,潜藏机会。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品牌与消费者的沟通也逐渐回归场景。不少品牌开始由品牌的宏大叙事转入用户的个体视角,将「用户体验」置于首要位置,进入「具体场景」,展开「个体沟通」。

纵览今年的品牌营销实践,「场景营销」必定是无法绕开的一个关键词。也因此,基于对这一话题的长期观察,我们从即时体验感官体验情感体验交互体验四大维度出发,以消费者在各个场景的体验为核心,提炼出了四大营销观察或者说方法论,同时,基于对行业的全景式复盘,一并梳理出了新一年的场景营销机会点,希望在一个个场景中,为品牌与消费者的沟通点亮更多可能。


观察一:
用具体场景锚定用户需求,满足即时体验

如果严格来说,每一重「人的体验」都能与一个「营销场景」相对应。这也意味着,可供品牌选择并演绎的场景,不止在数量是无限的,其内容更是丰富多元。

比如,减脂人群普遍需要做到「管住嘴,迈开腿」,洞察到一点,饿了么联手 Keep,从各自专注的「吃」和「练」入手,双管齐下,监督大家进行身材管理,甩掉脂肪。

又比如,面对持续高温天气下人们产生的烦躁情绪,野生救援通过华为天气 App 推出了一支相声作品,不仅用好玩有趣的形式让大家摆脱高温带来的焦虑,还点出高温天气会给人们带来健康风险,把宏大的气候问题巧妙拆解为人人关心的健康问题,唤起人们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的重视。

可以发现,品牌不再一味采用说教或科普的形式,而是将自身融入到具体场景中,让用户基于个体体感,在第一时间感受产品、服务以及品牌的价值,以即时体验建立双方之间的紧密联结,走进用户的真实生活场景





观察二:
「万物皆媒」,放大感官体验

现代营销学之父菲利普·科特勒指出:「在注意力稀缺和信息碎片化的时代, 品牌需要为消费者创造 Wow Moment(惊叹时刻)。」

在消费者注意力争夺已陷入白热化的今天,一部分品牌在承载内容的「媒介」上动起了脑筋。它们试图打破「广告媒介」的传统定义,跳出传统的投放思路,基于场景用不同的媒介形式,最大化焕新用户的感官体验

例如,童装品牌把衣服的水洗标变成了沟通媒介,一改往常的洗护提醒,强调这是一件不用怎么洗护的衣服,让总被困在家务琐事中的妈妈从中解放出来,有更多时间可以属于自己;又比如沙特旅游局以五城华为旗舰店为幕,把沙特美景直接搬到活动现场,将商圈「最美天台」打造成「沙特绿洲花园」,吸引了大批消费者换装打卡体验。

不论是水洗标、吊牌、咖啡杯套等等这些看似日常却不寻常的媒介,还是地铁广告、户外大屏等等这类传统媒介的新形式和新表达,品牌尝试通过不同媒介进入不同生活场景,并极力创造出新的视觉奇观来改变人们的感官体验,以令人眼前一亮的体验加深人们对场景以及场景中的品牌的记忆。

秉持着「万物皆媒」的观念,只要能够触达用户,一切都可以为品牌所用,用差异化的「注意力入口」吸引用户,并在他们的心智中留下独一无二的品牌印记。




观察三:
找到情绪的最大公约数,撬动情感体验

就场景营销而言,当下,品牌早已不满足传统而单向的品牌输出,而是一场真正的场景对话。品牌如何有效唤起大众消费者,答案不言而喻,情感、情绪才是引发人们共情的最大驱动力。品牌需要为用户创造能够打动人心的情感共鸣时刻,以情感体验唤起用户行动。

过去一年,从发疯文学大火到全民大搞抽象,从奥运精神闪耀巴黎到女性力量熠熠生辉,从万物皆可 Jellycat 的风潮到大火的「谷子经济」,过去一年我们见证了许许多多的个体小情绪和社会大情绪,情绪价值从未如此重要。反映在营销上,从茅台新春手表主题定制,到各大品牌解锁自己的「Jellycat」周边,情绪型产品成为品牌们消费者提供情绪释放的有效出口之一,又如闲鱼、韩束等品牌借势短剧风潮,深入短剧内容场景中,以上头爽剧带给消费者更加极致的「爽感」。

快节奏的生活中,压力与焦虑如影随形,人们愈发珍惜每一次感动、治愈、温暖等情绪带来的正向力量。对品牌而言,也要深入挖掘大众情绪的最大公约数,以细腻而准确的洞察与叙事,增强品牌产品及场景叙事的情感张力,从而凸显品牌的人文关怀。




观察四:
以技术赋能内容表达,焕新交互体验

当品牌获得精准且高效触达消费者的能力后,如何进一步唤起兴趣,触发行动,品牌仍需要让场景「生动」起来,创造有吸引力的品牌内容

AIGC、AR、VR、CGI 广告……不断涌现的新技术成为品牌释放创意想象力的突破口,也为品牌与消费者间的沟通场景增添了不少新奇趣味。比如去年春节,金领冠携手华为音乐通过 AI 写歌形式,为品牌打造千人千面的歌词创作、编曲以及配唱,引爆全网;618,天猫集结 32 家品牌,打造了一系列城市地标虚拟户广告,麦当劳爆改港珠澳大桥,追觅的超大吸尘器闪现城市街头,品牌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出现在现实场景中,直接地攫取了大家的注意力,带来沉浸式的视觉奇观。

当下,AI 技术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中,也深刻影响着营销行业,不仅是带来新的创意叙事,更是深入到每一个沟通场景之中,实现精细化、智能化的多维度升级。在拥抱 AI 新技术时,品牌也应当认识到技术只是一种工具,更关键要深入到具体的场景里,发现真实的需求,让技术真正能服务于人。




总结与展望:
技术与人文交织,「场景营销」要有「生活感」

由上述营销观察不难发现,在消费分层与兴趣驱动的背景下,品牌想要赢得消费者注意力竞争的胜利,依靠单点或单次的投放效果有限,必须要回到真场景,找到真需求:即跃入真实而广袤的大众生活场景,从捕捉碎片化、即时性的生活刚需,到看见掩藏在各种标签之下的具体情绪,品牌当多面洞察消费需求,以及多场景地创造持续连接

在 SocialBeta 看来, 这也意味着,一方面,品牌向内需要重新思考品牌连接消费者的意义,以一体化思维重新审视营销策略

比如媒介触达与内容叙事要一体化,要找对人,然后通过精良制作的内容演绎,把媒介触点变成品牌故事窗,创新品牌表达;

线上投放与线下体验要一体化,将广域传播与沉浸体验相结合,持续加深消费者对品牌的差异化认知;

以及种草与转化的一体化,以精准的人群触达和短捷的电商转化路径,把营销场景变成生意卖场,提升营销效率。

说到底,碎片化、粉尘化沟通时代,持续地捕捉并与消费者对话并非易事,与其亦步亦趋地追逐稍纵即逝地流量,不如回归到消费者本身。营销沟通围绕人展开的,品牌应当以人为本,一方面,以「全场景思维」,打破数据孤岛限制,从消费者日常轨迹和行为场景出发,让品牌与目标消费者建立有效沟通连接;另一方面,回归品牌自身,以协同视角构建从产品-内容-场景的立体化品牌策略,以场景触达用户,以内容唤起关注,以产品承接需求。

另一方面,品牌向外,围绕智能终端构建的,有着连续媒介触点的全场景营销平台,也需要更加重视和投入了。

何为全场景营销平台,简单来讲,即由移动终端设备所延连接以及延伸的线上线下多重场景。以鲸鸿动能为例,它基于鸿蒙生态构建的「1+8+N」全场景智慧营销平台,就包含了:「1」以智能手机为核心,「8」包括手表、平板、车机、耳机、大屏、PC、音响、眼镜这 8 项移动设备,并延伸服务于移动办公、智能家居、运动健康、影音娱乐、智能出行等「N」种生活场景,某种意义上,真正覆盖了消费者完整的日常生活轨迹。

而一个全场景的营销平台对品牌有何意义,在 SocialBeta 看来,意味着场景触达可以打破 App 间的壁垒,基于用户不同的生活场景,品牌可以精准且持续地挖掘其背后潜在的需求,并让沟通润物细无声的发生

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是,如今的消费者会主动寻找更有效的信息内容,比如在购物前查阅测评功课、在社交媒体上求同款链接等等。在 SocialBeta 看来,大众反感的是大量无效的信息。站在这个角度,让营销内容变为生活经验,对消费者产生价值,是品牌立足未来营销的关键。

无论是日常场景、工作场景,还是节点场景、兴趣场景……本质上,都是大众生活的不同细分切面,场景是长在生活中的,因此,品牌也要创造有「生活感」的场景对话,不仅是不打扰用户,更是通过有新意的场景内容策展,为大众生活注入新的色彩。

特别是站在科技与人文的十字路口,借助 AI 技术的优势,为用户创造出独特的互动体验,最终,让品牌成为参与构建大众日常生活的一份子。

新的消费时代,品牌的营销法则已经改变。不管在当下还是在未来,营销这件事都必须回归到用户的真实生活中去。唯有在有效的场景中,真诚对话用户,了解用户的所思所想,才能真正驱动品牌不断增长,持续成长。


进入官网,了解更多鲸鸿动能相关讯息

发布于:2025-01-20 11:00

案例  全场景  体验营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