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石 10 年,影像巨变。
[right]文/Natsumi、Zidi[/right]

继和瑞幸 Lucky 大婚之后,营销圈红人,aka 女明星多儿又有新合作了。这回的合作对象,是影石 Insta360 的新品 GO Ultra 口袋相机。

不仅和影石联名推出劝学表情包版 GO Ultra 定制贴纸,多儿还带来 vlog 连更。从沉浸式体验女明星的一天,到教你一个人如何拍出腚堂级大片,多儿也是认真开起了「摄影小课堂」。这下好了,只要用上影石相机,就可以体验女明星的第一人称视角劝学模式了。



除了发新品的同时和多邻国官宣合作之外,今年迎来 10 周年的影石也是话题不断 —— 先是 6 月成功上市,登上科创板后股价狂飙,当前市值已破 1200 亿,随后又在 8 月正式官宣全球首款全景无人机「影翎 Antigravity A1」,同步开启全球公测,大有要打入大疆腹地的气势。而近期公开的财报,更说明了影石的底气 —— 2025 上半年营收达 36.71 亿元,同比增长 51.17%;归母净利润近 5.2 亿元,同比增加 0.25%。

回顾过去十年,是「人人都是 vlogger」的十年,也是影石从零到一再到影像小巨头的十年。能够获得如此出色的业绩表现,影石当然也不仅仅是踩中了全民视频创作的大趋势,而是牢牢抓住了消费者的需求痛点,给出了独家解法。今天我们就展开聊一聊从一个全景相机开始,到上市成为资本市场人人都要多看两眼的「明星」,为什么影石的成长这么引人注意?在营销上,它又到底做对了什么?

制造内容飞轮

能在竞争激烈的影像设备市场中,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影石靠的不仅是强悍的新品研发力,还有出色的内容能力。它深知,好的产品是基础,但只有好的内容,才能真正撬动用户的心智。而要聊它的内容策略,首先绕不开一个重要产品,那就是占公司营收半壁江山,深受运动爱好者好评的明星单品影石 ONE X 系列全景相机。

俗话说得好,健身不拍照,等于白练。同理可得,所有为运动流过的汗,冒过的险,都值得一个特写记录。但传统运动相机需要先构图后拍摄,在运动过程中操作有着诸多不便,ONE X 系列全景相机先拍摄后取景的功能,恰好解决了这个痛点问题。用户只需在运动过程中举着或头戴该系列全景相机,即可 360 度收录全景影像,后期再精选所需画面。从第一视角到跟拍视角,一台机器就能满足运动影像记录的刚需。

洞察到自己的这一独特优势后,影石便开始了全景相机和运动场景的深度绑定,包括但不限于骑行、潜水、跑步等各项运动:



影石同时把目光转向了各项运动的大神们,通过邀请他们来使用品牌产品拍摄视频,或担任品牌大使,把品牌和运动的关联做得更加深入。摩托车手、自行车手、滑雪运动员……靠着这些合作,影石逐渐在运动爱好者中打开了属于自己的局面。



但在创始人刘靖康心中,影石要做的,从一开始就不只是一台运动爱好者专属的相机。随着品牌在运动爱好者中的形象愈发立体,影石开始转换策略 —— 把自家产品变成普通人记录生活的最佳辅助,将核心客户从运动爱好者放大至视频创作者和生活记录者。也是从此开始,影石的内容玩法变得更加凸显趣味性和游戏感,致力于让影像记录这个看似高门槛的事情,变成一个更日常、更好玩有趣的新鲜体验。

围绕这一目标,影石大量合作了各种脑洞大开的视频创作爱好者,不仅为旗下产品发掘出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拍摄玩法,更积攒下一波又一波自带流量的 PUGC和 UGC 内容,引发了视频创作者的跟风潮流:


○ 图源 @CrazyDudePaul

比如这位身着蜜蜂装,摇头晃脑的老爷爷,就因为过于抽象的精神状态爆火,连带着他嘴里叼着的影石全景相机,也被泼天流量眷顾。不少人模仿相似的玩法,解锁出更多搞怪场面,让这变成了影石全景相机的一种标配玩法。


○ 图源小红书用户 @陶阿狗君

又比如最近爆火的大头钉环游地球特效,忽大忽小的身体,加上不断变换的背景场地,看着就有种很酷炫的视觉效果,事实上也只举需着影石的全景相机,上下挥动自拍杆,再加以剪辑即可实现。


○ 图源小红书用户 @是豆包不是沙包

不少萌宠萌娃视频的流量密码,其实也藏在影石相机的新奇玩法里。比如当你用影石相机搭配相应组件,放在小朋友的头上拍摄,即可收获一枚蚊子视角下奶嘟嘟说话的人类幼崽。而你最爱看的人类第一视角沉浸式撸猫视频,很有可能就是拍摄者把影石的拇指相机吸在了胸前。总之,这些每每看到,总会令人忍不住停留并多看两眼的拍摄玩法,极富创造力的拍摄视角,就像解锁了观察世界的另一种方式,也让影石这个品牌变得生动有趣了起来。

不过,光是把有趣的影像呈现给大家还不够,教会普通玩家怎么轻松拍出类似的效果,才能真正助力销售转化。所以影石也很注重拍摄玩法的分享,看一看官方自制或与 KOL 合作推出的各种喂饭级拍摄技巧小课堂,你很难不发出「影石你是真的想教会大家拍视频」的感叹。

而在聚焦产品的内容推广之外,影石的品牌内容始终还深度绑定着一个关键词 —— 品牌的核心价值观「Think bold」(始于敢想)。为此,影石甚至成立了两个同名的挑战基金,致力于帮助大家实现最大胆的创意和想法,以及记录各种面对命运毫不屈服,甚至创造奇迹的故事。参与者只需投稿相关创意提案,就有机会赢取奖金,以及获得相机、拍摄设备、技术支持等帮助。

有假肢佩戴者为自己做了一个假肢版的水下推进器,从此不用蹬腿就能游泳了;有极限运动爱好者选择挑战在两个热气球中间绑上一根带子,仅借带子完成热气球间的穿梭;最感人的故事,来自一位 37 岁的癌症晚期妈妈,她在影石的帮助下,用全景相机为两个儿子录下了一系列视频,希望即使有一天自己不在了,这些视频也可以陪伴两个孩子的成长。



2023 年 1 月,影石还和影视飓风一起完成了一项惊人的挑战 —— 请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将搭载了影石全景相机 ONE X2 的一颗卫星发射到近地轨道。挑战中,这台相机不仅拍下了地球与银河的同框,还将不少人的心愿与太空来了一次难得的合影。2 年时间,不菲的花费,项目组成员的精力投注,这一项目显然是「Think bold」这个理念,最典型的一次体现。



看完这一系列看似有些疯狂又脑洞大开的内容,影石的内容策略是不是也令你想到红牛?没错,就是那个其实是在正经卖饮料,但总热衷于做各种「红牛出钱你出命」之极限运动挑战内容的红牛。刘靖康此前在接受案例 SHOWCASE 的采访时,就提到自己对红牛的欣赏,不仅是因为这是一个把极限运动变成自己标签的先行者,红牛的品牌之路也令他意识到做品牌营销和做一个媒体的类似之处,即品牌也必须要挖掘出和自己有关的,特别的故事,才能打动消费者。

所以,此时再来回看影石的内容策略,可以发现它其实构建了一个稳定的内容飞轮:一部分有意思的创作者先发掘出新的场景和玩法,再带动更多人进行模仿并参与到传播中来,同时品牌「Think bold」的理念,又作为这一切的核心关键词,使内容在一个大方向上形成合力,不偏离品牌主线。

这其中的关键支撑点有三个:人,场景和玩法,对这些要点的选择共同决定了影石的内容能否发挥出足够的影响力,触达最终的目标人群。

首先是有关人的部分,此前在接受极客公园采访时,刘靖康就曾提到内容对影石来说,是个很核心的能力,而这个核心能力来自于人才。好的人才需要时间成本试错,但一旦找到就非常值得,他们充满创意的思考方式,往往能够为品牌的内容,带来令人眼前一亮的可能。

场景其实对应着产品的卖点,从极限运动到日常生活,从记录骑行、潜水、滑雪等运动,到记录萌宠萌娃的成长时刻,只有不断解锁新的使用场景,才能为品牌完成从小众爱好者到大众创作者的破圈,让内容飞轮真正转动起来。

最后是玩法,大头钉转场、宠物第一视角干饭、蚊子视角记录萌娃……影石孵化出的各类游戏化日常拍摄玩法,把看似复杂的专业功能,转化为了人人都能上手的日常技巧,也是「Think bold 始于敢想」这个价值观在内容上的核心体现。

在消费电子趋于同质化的当下,影石用这套内容逻辑,为自己找到了破局之道,也为品牌打开了差异化的消费者认知 —— 它不仅卖相机,更教用户换一种有趣的视角,去观察和记录自己的生活。

360° 的全球化叙事

除了制造内容飞轮,影石的成功还有赖于品牌的前瞻视野。在中国本土品牌大谈出海的当下,影石是一个相当特别的存在,它没有选择「本土沉淀—海外复制」的发展路径,而是一开始就瞄准了全球市场。品牌创立之初,影石就在中国香港、美国洛杉矶、德国柏林、日本东京设立了办公点,与深圳总部共同构成了全球五大办公中心,并由此搭建起线上、线下渠道相结合的销售网络,覆盖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

权威咨询机构 Frost & Sulliva 的数据显示,2023 年全球消费级全景相机市场份额前三位分别为影石创新(67.2%)、日本理光(12.4%)、GoPro(9.2%)。而 2023 年全球运动相机排名前三位的品牌厂商分别为 GoPro、影石创新、大疆。2025 年上半年,影石的境外销售收入达 26.30 亿,占到公司营业收入的七成以上。其中,在美国地区、欧洲地区的营收占比分别为 23.6%、21.1%,在日韩地区的营收占比则为 7.7%。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 4 月,影石推出的旗舰款 8K 全景相机 Insta360 X5 在美国纽约发售时,一度引发了当地的排队热潮,首批库存于几个小时内售罄。



毫无疑问,上述市场表现均是影石深度布局全球化战略的成果。在影石发布的招股意向书中,多样化的全球市场推广渠道被视为公司的竞争优势之一,能够与影石的技术优势、产品创新及定义能力等「硬科技」并列。

打开影石的英文官网,可以发现它相较于中文官网多了一栏内容分类「Shop by interest(兴趣推荐)」,涵盖了 Travel、Motorcycling、Water sports、Biking、Winter sports(旅行、摩托车、水上运动、骑行、冬季运动)几大项目。



在不同项目下,影石会根据更具体的细分场景和拍摄需求,进行相应的产品推荐。比如,针对独自旅行者,影石会推荐更加轻便小巧的 GO 3S,这款产品可以夹在衣物、帽子或任何磁性表面,方便单人拍摄;而面向想要拍摄第三人称滑雪视角或是头盔 POV 画面的滑雪爱好者,影石则会提供不同的产品组合。



不难理解,面向户外运动渗透率较高的海外市场,尤其是欧美市场,影石需要根据当地的消费偏好来调整品牌表达,更好地适配不同文化语境。

这一策略也体现在了产品宣传上。以今年 8 月底刚刚发布的 Insta360 GO Ultra 为例,其在中国的广告语为「方寸之间,小出强大」,但美国和日本的广告语并未采用中文直译的形式,而是选用了更贴合当地语言习惯的「Built for the moment(为瞬间而生)」以及「ポケットから世界が変わる(从口袋开始改变世界)」。

尽管在表意上有所改变,隐含的理念却是一致的,影石的这两句广告语没有只强调产品卖点,还在一定程度上关联了影像带来的情感价值,以此赢得消费者认同。如果对当地市场环境和消费者喜好没有充分了解的话,很难做到这一点。

事实上,这也反映出了影石布局海外市场的重心,不止于技术输出和产品供给,更倾向于让品牌生态嵌入用户生活。2023 年至今,影石已连续 3 年入选谷歌 Google 携手凯度 Kantar 发布的「年度 BrandZ 中国全球化品牌 50 强榜单」,足以说明其品牌全球化的含金量。

一个代表案例是影石 10 周年推出的特别短片。短片中,影石混剪了大量 UGC 内容,呈现过去 10 年间用户通过影石记录下的各种人生时刻,并点出了「今天要庆祝的,不只是影石的 10 周年,更是你的 10 周年」,凸显品牌始终陪伴在用户身侧的情感属性。

国内版本与海外版本的叙事展开大致相同,但各自选用的 UGC 内容并不一样,这种差异显然融入了影石对在地化的思考,也反映出了品牌在不同市场的多年积累。在国内版本中,影石加入了 Linksphotograph、李四维等在中文互联网上拥有一定影响力的博主内容。通过不同 KOL 来链接不同市场,影石以人为线索、以内容为触点,进一步牵起用户对品牌的价值认同,实现双方之间的深度互动。



但,借助社交媒体与 KOL 营销只是一个方面,影石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运营各有侧重,亦会在一些大众日常生活中不可见的地方蓄力,潜移默化地完成品牌生态的渗透。

例如在美国,影石牵手国民级盛事「超级碗」,为中场秀演出提供 360° VR 直播服务。通过位于表演舞台各处的 Insta360 Pro2,观众可以在超级碗官方直播中任意选择观看机位。由于每个机位都支持 360 度的视野,观众能够根据自己的喜好来调整视角,创造独一无二的观看体验。

拍摄过《侠盗联盟》《极品飞车》等电影的知名美国摄影师 Shane Hurlbut 也使用影石旗下的多款设备,为 Disney+ 出品的电影进行虚拟场景勘察。这些设备能够快速且全面地捕获拍摄场景的信息,帮助摄影师高效完成后续的拍摄测试工作。



而在日本,面对严重的老龄化问题,一部分研究机构和公司引入了影石的设备,用于提升老人的生活质量或是应对因老龄化而产生的特殊需求。比如拍摄各个旅行地的全景图像,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 VR 旅行体验;亦有公司使用影石开发了葬礼直播系统,为无法到场的人们传递哀思。



包括全景直播、建筑项目管理、VR 看房、VR 街景等等在内,影石目前已经能够为许多行业提供技术支持方案。多场景、跨行业的适配能力,让影石可以更好地结合在地化需求,打开产品的应用市场,拓展品牌的可能性。

走向下一个 10 年

出色的商业表现并不代表影石在市场中全然没有竞争对手,事实上,如同正在上演的外卖大战一样,智能硬件领域也在酝酿着一场类似的激战。除了影石在今年发布旗下首款全景无人机之外,大疆在 7 月上市了 Osmo 360 全景相机,而追觅科技也在 8 月正式宣布进军无人机业务,旗下成立于今年 3 月的光子跃迁宣布下半年将推出运动相机。



考虑到影石在招股意向书中曾提到:「公司消费级智能影像设备新品推出周期在半年至一年,整体生命周期约为一年至一年半。」可以预见的是,这场涉及多家企业的智能硬件竞争会比大众想象中来得更快,搏杀也会更激烈。

不过,抛开竞争背景来看,这些企业愿意深入其他品牌的腹地,从零开始启动新业务,传递出了一个强有力的信息:当下,中国市场的消费者培育已步入到成熟期,大众对于智能硬件以及影像科技的认知、审美甚至制作,都已步入到新的阶段。

刘靖康在采访中曾将影像比作与服装、饰品类似的时尚,反观现实的确如此。在小红书、抖音、B 站等社交平台上,影像内容所使用的滤镜、转场、特效等等元素一直在快速更新,如同时尚趋势一般,总有新的爆款出现,形成一股潮流而后退场。某种角度来说,创新驱动着时尚行业的发展,影像行业也同样如此。不论是影像创作者还是观看者,双方对创新的渴望是永恒不变的。由此出发来看,像影石这样的企业,其真正的竞争力或许并不在于技术实力,而在于如何帮助人们更好地释放创造力,实现影像世界的求新求变。

可以说,「Think bold」恰恰就是这一观点的体现,影石在一开始就找对了方向,不做小众的极客产品,而去拓展大众的生活影像可能。但这家企业究竟能走多远,仍有待下一个 10 年一见分晓。

发布于:2025-09-09 16:29

案例  品牌出海  影像品牌 

相关文章